1908年以来,添加铜对锈蚀钢板的耐候性的效果已经引起了人们的
注意[[31 0 1920年美国Buck在发表的综述〔4]中归纳了当时各种研
究结果。虽然该综述报道了1900年以来少量含铜钢的干湿交替
或工业水浸泡的试验结果,但是1913年BuckE5〕发表的有关大气
暴晒试验结果,阐明了在大气中含铜钢的耐蚀性。
Buck把含有0.15%一0.30%Cu的平炉钢及酸性转炉钢在3
个地区进行了大气暴晒试验,发现它们比不含铜的锈蚀钢板具有2倍以
上的耐蚀性,这种含铜的效果已经被Buck或以后其他人的研究所
确认.。
1916
Committee
年,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Material(ASTM)的
A-5 , "Corrosion of Iron and Steel”认为,关于添加铜的
效果需要进行长期试验,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大气暴晒试验。试验
材料是转炉钢.、酸性平炉钢、碱性平炉钢、纯铁、锻铁,分别有含
铜的锈蚀钢板(0.2%-0.3%)及不含铜的钢(<0.03%)等26种.市售
材料。试片采用16标准(厚度0.8mm)及22标准(厚度1.6mm),
以测出产生腐蚀穿孔前的时间作为锈蚀钢板耐蚀性的指标。
暴晒试验在Pittsburgh, PA(工业大气)进行了75个月(6年3
个月),在Fort Sheridan, ILL(田园大气)进行了132个月(12年),
在Annapolis, Md(临海大气)进行了30年以上。
该试验计划*终报告书于1953年L61提出,而工业大气和田园
大气的结果在1928年以前的中间报告中已为人所知。例如,根据
工业大气下的22标准试片的结果,不含铜(<0.03%Cu)的75片
锈蚀钢板试片全部在28个月以内发生穿孔;相反,在总数为146片含铜锈蚀钢板
的试片中发生穿孔的,28个月只有6片,75个月只有23片。并
且,在含铜材料中含磷低(约0.02%)的碱性平炉钢平均约50个
月全部发生穿孔,而试验期结束后残存下来的试片全部是含磷高
(约0.09%)的转炉钢和碱性平炉钢,这证明了这是磷和铜共存的
效果。